會覺得無法自拔?深入了解報復性熬夜原因的心理機制
你是不是常常覺得白天工作太累,晚上想要好好放鬆,但又不願意睡覺?想要多追一集劇、再滑手機、多聊一下天?只有在夜深人靜的時候,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,可以隨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?即使明知道熬夜對身體不好,卻還是忍不住有報復性心理,想要偷一些時間,用睡眠換取一點自由空間?
報復性熬夜原因
「報復性熬夜」這個詞是由荷蘭社會學家克羅西(Floor Kroese)在2014年提出的,也稱為睡前拖延症(bedtime procrastination)指的是人們在沒有外界壓力或干擾的情況下,故意拖延上床睡覺的行為。這種行為通常源於一種補償心理,當人們感到白天的生活缺乏自主性、控制感或滿足感時,會想要在夜晚找回一些自我價值或自由感。
報復性熬夜的定義,通常是有指下面三個原因
- 熬夜晚睡會減少一個人的總睡眠時間。
- 沒有正當理由的熬夜,例如緊急事件或是因為疾病。
- 有意識到拖延上床時間可能會對身體不良後果。
報復性熬夜的現象在近年來越來越普遍,尤其是在都市人群中。根據一項調查,有超過六成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有過報復性熬夜的經歷,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表示他們每周至少會有一次報復性熬夜的習慣。報復性熬夜原因主要是工作壓力、生活不規律、社交需求、娛樂消遣、情緒調節等。
但是熬夜並不能真正解決我們的報復性心理問題,反而會帶來更多的負面後果。長期熬夜會導致睡眠不足和生物鐘紊亂,進而影響身體和心理的健康。例如,熬夜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、代謝症候群、肥胖、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;也會降低免疫力、記憶力、注意力、創造力和情緒管理能力。此外,熬夜也會讓人隔天精神不振、工作效率低落、情緒低落、社交能力下降,進而影響生活品質和人際關係。
報復性熬夜的影響
報復性熬夜其實是一種自我欺騙和自我傷害的行為,它會對身體和心理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。首先,報復性熬夜會打亂人體睡眠規律,導致睡不夠覺、睡眠品質也不好。這會影響人體的免疫系統、內分泌系統、神經系統等多個重要功能,增加患上各種疾病的風險,比如心血管疾病、代謝症候群、抑鬱症、焦慮症等。其次,報復性熬夜會降低人體的認知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,導致記憶力、注意力、判斷力、創造力等方面的下降,以及情緒波動、易怒、消極等心理問題。這會影響你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表現,甚至引發更多的衝突和困難。
報復性熬夜會對人體的生理和心理產生多方面的負面影響,例如:
- 睡眠不足會降低免疫系統的功能,不易抵抗外面細菌和病毒的入侵,使人會覺得更容易感染疾病,也會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肥胖等慢性病的風險。
- 睡眠不足會影響大腦的認知和記憶能力,使人更難集中注意力、學習新知識、記住事情,也會降低創造力和決策能力。
- 睡眠不足會干擾人體的荷爾蒙分泌,使人更容易產生飢餓感、食慾增加、情緒波動、抑鬱焦慮等問題。
報復性熬夜解決改善方式
雖然報復性熬夜讓你偷到一點空閒,但報復性熬夜是一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,需要及時改善。以下是一些報復性熬夜解決建議:
- 主動調整工作和生活的節奏,合理安排時間,避免過度勞累或無聊。
- 建立規律的睡眠覺醒周期,盡量在固定的時間入睡和起床,並保持充足和高質量的睡眠。
- 減少晚上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或看刺激性強的節目,避免影響睡眠質量或延遲睡眠時間。
- 尋找合適的放鬆方式,如聽音樂、閱讀、冥想等。
- 調整工作與生活的平衡。盡量減少加班或帶工作回家的情況,並且在下班後切斷與工作相關的聯絡。同時,安排一些有趣或有意義的休閒活動,例如運動、閱讀、聽音樂等,讓自己在白天也能享受一些自由時間。